12月13日,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理事会工作会议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参加会议并致辞。来自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中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代表及吉林大学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教授主持。

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对国内外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杨书记介绍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分析对比了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据。他表示,随着中国高校不断发展进步,近二三十年来,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高校希望能够与国外著名高校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希望通过联盟的工作,推动中英两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方面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杨振斌表示心理育人意义深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校友。最后他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并祝本次联盟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理事会联席理事长、牛津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英国高校心理健康专家工作委员会主席艾伦・珀西在致辞中表示,联盟的建立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交流很有意义,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联盟使我们加强联结,增进理解,这样的联结和相似使我们变得更强大,希望未来建立更加系统性的工作机制,多开展国际化研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更多地发挥专业技能的作用,创造更加有同情心的、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艾伦・珀西认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目标不是让学生依赖,而是通过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学生成为独立、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在讲话中对联盟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推动两国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心理育人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阐述近年来中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他对中国高校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二是加强消化,把握科学规律;三是注重转化,主动创建中国方案。张司长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成长成才,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希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们携起手来,谱写心理育人工作新篇章,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专家们对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的各项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向国内外专家颁发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专家聘书,并与牛津大学艾伦・珀西教授互相赠送了纪念牌。会议期间还播放了“吉林大学心理育人纪事”宣传片,吉林大学在心理育人方面的特色工作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