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推动我校心理育人工作队伍能力提升,拓展全员育人工作思路,适逢吉林大学白求恩心理基金成立之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吉林大学,心理育人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邀请校友代表于2023年12月8日上午在鼎新楼C228会议室举办了以“家-校-医-社”心理育人新视角”为主题的第二十期“心理育人创新发展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现场优秀校友代表、学生工作干部、专兼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共30余人参与交流讨论。
论坛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朱丽雅主任主持,邀请到四位优秀校友代表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指导、医疗支持和社会适应等角度进行专题分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宫萍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抑郁状态的识别方法,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呼吁大家关注和帮助抑郁患者积极适应生活。吉林省一汽总医院门诊部主任赵慧丽以“如何识别焦虑症”为题,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详细讲述了焦虑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岱白上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黄晶从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心理跨越入手,为大家介绍如何转换学生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理念与方法。心理中心兼职咨询师王贵全为大家带来《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专题分享,从家庭关系的问题核心出发呼吁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掌握自己转换人生脚本的方法。最后,现场各位专家和老师就跨代际带来的冲突沟通办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从“家-校-医-社”全方位共同丰富了心理育人新视角。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心理育人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实践。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学生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