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心理字〔2019〕030号
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全面掌握2019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将对我校2019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具体安排如下:
一、普查对象
2019级全体本(预)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普查方式
本次普查的心理测评工具使用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
测评时,学生扫描二维码点击“心理测评”链接或在电脑网页输入测评网址,授权登陆后即可参与测评,具体操作及二维码请参见《学生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培训指导》(见附件2)。

三、工作推进计划
(一)时间安排
1.心理测评
研究生 2019年09月16日-09月22日
本(预)科生 2019年09月23日-09月29日
2.心理访谈
研究生 2019年09月24日-10月13日
本(预)科生 2019年10月14日-11月08日
请各单位负责人按照心理普查时间表(见附件1),通过年级大会或班会等形式,组织本单位学生统一参与测试。心理普查后,中心将邀请2019级新生参与抽样心理访谈,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心理访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工作推进计划
1.2019.09.05-09.10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展心理普查在线测评系统培训,各单位根据《2019级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方案》熟悉普查工作有关文件资料与具体操作,并录入学生信息,做好本单位学生心理普查动员与筹备工作。
2.2019.09.09、11、12依托“心理百科半月谈”培训载体分批开展普查后的心理访谈工作培训,针对心理访谈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工作重点与难点等进行专题讲解和操作演示。
3.2019.09.16-09.29 2019级新生心理普查在线测评。
4.2019.09.24-11.08 2019级新生普查后心理访谈.
5.2019.11.08-11.13 各单位收集、整理与上报相关资料。
四、普查准备工作
1.测评前,各单位负责老师要在心理测评系统中录入本单位学生信息、分配测评试卷、发送短信,具体操作请参照《教师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培训指导》(见附件3),录入数据可通过模板(见附件4)导入。
2.访谈前,中心将通过“心理百科半月谈”培训平台分批开展心理普查测评和访谈工作培训,共同研讨心理普查系统使用细则和访谈提纲参考资料,时间安排详见校内通知。
其他未尽事宜(包括负责人密码)请加入QQ工作群和微信工作群(二维码见下图)进行讨论和交流。本(预)科新生辅导员QQ群“2019本(预)科生心理普查806762018”,研究生秘书QQ群“2019研究生心理普查832464922”。

(微信工作群二维码)
五、工作要求
1.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是有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的前提基础。由于我校新生人数多、普查时间紧、工作任务重,请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认真熟悉《教师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培训指导》中的内容,明确心理测评的目的、意义、测试要求及操作流程,确保本单位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有序参加普查。
2.做好心理访谈工作。心理普查后,心理访谈的目的是详尽了解学生情况,确认学生的心理状态,各单位要充分重视、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并参照心理访谈反馈结果,对于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做好备案,及时开展心理帮扶工作。
3.做好常态化关注工作。在做好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基础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排查,充分发挥开心使者(包括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学生会心理部和心理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的作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常见一般性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对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救助。
4.需要说明的情况:
(1)客观对待普查结果。心理测试量表有其局限性,心理测试结果因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假阳性”、“错报”,“假阴性”、“漏报”等情况。所以心理测试结果仅能作为判断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助手段和参考依据,要进一步结合学生日常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2)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依照心理健康工作的特殊要求,各单位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要严格保密,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心理普查工作联系人:白仲琪 85168030
心理访谈工作联系人:刘凯85168032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