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及具体工作任务》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经主管领导审阅,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及具体工作任务
2021年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吉林大学心理育人专项实施方案》,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心理育人方向)”,对标上级要求,对焦学生需求,对表学校双一流建设,对照全国高校做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1.深入落实“三全育人”有关工作,加快构建和完善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书记履职亮点项目”——心理育人创新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有效落实工作台账各项工作指标。
(1) 落实吉林大学“三全育人”主要任务推进落实台账。[制度建设]
(2) 落实“书记履职亮点项目”——心理育人创新项目各项工作。[制度建设]
(3) 落实构建和完善心理育人体系各项工作。[制度建设]
2.重点做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心理育人方向)承建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咨询服务,协同协作,促进心理育人创新发展。
(4) 完善并实施创新发展中心四年建设规划方案及阶段性目标任务。[创新/制度]
(5) 制订实施创新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创新/制度]
(6) 编撰创新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简报。[创新/制度]
(7) 开展创新发展中心2021年重大课题研究(新生指导课、心理访谈技术、危机干预与处置、叙事疗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创新/课题]
(8) 组织开展心理育人创新论坛。[创新/队伍]
(9) 配合学校开展迎接教育部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检查。[创新/管理]
(10) 撰写创新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创新/管理]
(11) 向教育部和专家委员会成员报送创新发展中心工作材料。[创新/制度]
(12) 向各级教育工作部门、高校、各类机构提供咨询等专题工作报告。[创新/制度]
(13) 做好创新发展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制度]
(14) 编印创新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年鉴。[创新/制度]
3.加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吉林省督导项目点建设,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和督导,发挥区域化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15) 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吉林省督导项目点建设。[平台建设]
(16) 依托吉林省督导项目点,组织开展心理咨询伦理培训、心理咨询或治疗督导工作。[队伍建设]
(17) 开展吉林省高校叙事疗法中、高阶培训。[队伍建设]
(18) 组织参加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2021年年会。[队伍建设]
4.通过组织参与“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的各项活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际交流互鉴。
(19) 依托“中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联盟”,通过会议、讲座、访问等形式,开展常态化交流互鉴。[工作联盟]
5.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探索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少数民族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模式。
(20) 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科研工作]
(21) 开展少数民族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模式研究。[科研工作]
6.推动落实国内高校合作共建,探索和完善常态化、纵深化协作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模式。
(22) 与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研究共同体。[工作联盟]
(23) 落实国内高校合作共建,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工作联盟]
二、创新模式方法,打造教育教学高地
7.继续加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建设力度,将心理育人五场“润心雨”融入心理育人过程,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渠道教育教学的“吉大模式”。
(24) 做好“1+10”精品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课程建设]
(25) 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2.0版)建设工作。[课程建设]
(26) 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教材出版工作,对接专家做好教材内容的编撰工作,对接出版社做好教材校对、出版工作。[教务教学]
(27) 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教学工作。[教务教学]
(28)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助教管理指导工作。[教务教学]
(29)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教学学年总结及材料汇编工作。[教务教学]
(30) 做好《大学生心理成长》微课课程教材初稿整理工作。[教务教学]
(31) 做好《大学生心理成长》微课教学与管理工作。[教务教学]
(32) 做好华中、辽宁地区《大学生心理成长》微课上线评审工作。[教务教学]
(33) 丰富拓展微课课程系列,研发制作心理微电影。[教务教学]
8.建立心理健康教研室,探索主渠道教育规律特点和模式。
(34) 建立教研室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制度建设]
(35) 整合课程管理与建设模式,深化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课程建设]
(36) 制定学生开心使者素质提升课程大纲。[课程建设]
(37) 开发开心使者系统化培训课程。[课程建设]
(38) 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主渠道教育规律特点和模式。[科研工作]
9.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导课》,深化课程研发,完善体系设置,优化教师教学效果,突出课程建设的指导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39) 继续深化《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导课》课程研发、完善课程设计,组织授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创新/重大课题]
(40) 召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导课》研讨与试讲会,选聘授课教师。[创新/重大课题]
(41) 面向2021级学生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导课》教学工作。[创新/重大课题]
10.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公共选修课设置方式和教学样式,完善实施拔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和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验式教学工作。
(42) 组织开展《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在影视中学心理》、《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教务教学]
(43) 开展拔尖学生心理发展工作研究。[科研工作]
(44) 完善拔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培养课程》。[教务教学]
(45) 优化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课程建设]
11.进一步丰富《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系统化推进“3·25(善爱我)-5·25(我爱我)-10·10(国际精神卫生日)-12·25(珍爱我)”心理宣教工作,加大国际精神卫生日的宣传力度,聚焦学生成长需求,编发心理健康系列宣教资料。
(46) 制定年度《学生心理健康轴带教育指导计划》。[制度建设]
(47) 设计实施3·25宣教活动方案。[宣教指导]
(48) 设计实施5·25宣教活动方案。[宣教指导]
(49) 设计实施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教活动方案。[宣教指导]
(50) 设计实施12·25宣教活动方案。[宣教指导]
(51) 实施学生情感与生涯指导活动。[宣教指导]
(52) 组织指导学生朋辈立项活动。[宣教指导]
(53) 组织开展新生入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宣教指导]
(54) 组织开展毕业生心理咨询指导与服务活动。[宣教指导]
(55) 组织开展新生入学一封信、心理素质培育基地体验等宣教活动。[宣教指导]
(56) 编印心理健康系列宣教资料。[宣教指导]
(57) 开展国际交流生入学教育与咨询辅导工作。[宣教指导]
三、提升队伍能力,加强工作支撑保障
12.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心理育人创新发展论坛、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与工作技能培训,“开心开讲”、“心理百科半月谈”等活动,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开心使者等各层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培养与督导。
(58) 制定《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计划(2021-2025)》[制度建设]
(59) 开展心理教师专业培训。[队伍建设]
(60) 选聘2021-2022年度学院兼职心理辅导员,制定考核评价标准。[队伍建设]
(61) 开展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系列培训。[队伍建设]
(62) 组织开展“开心开讲”大学生心理示范讲坛。[队伍建设]
(63) 组织开展“心理百科半月谈”。[队伍建设]
(64) 开展心理咨询师督导、培训和考核工作。[队伍建设]
(65) 开展学生开心使者选聘、培训、考评工作。[队伍建设]
13.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补充计划,进一步提高专职心理教师和咨询师的业务能力,聘请注册系统督导师规范开展线上线下督导培训,积极为队伍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66) 修订完善招聘工作方案。[制度建设]
(67) 做好2021年拟聘人员入职指导及2022年招聘组织工作。[队伍建设]
(68) 做好招聘工作情况总结及相关资料归档。[综合管理]
1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注重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开展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工作研究。
(69) 做好中心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70) 开展基于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系列研究。[科研工作]
(71) 开展叙事疗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科研工作]
(72)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研究。[科研工作]
15.加强对学生“开心使者服务团”的指导,加强学生会心理部和有关协会工作指导,完善以“开心使者”为品牌的学生骨干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提高学生朋辈互助的意识与能力。
(73) 编制《开心使者工作手册》,指导“开心使者服务团”开展工作。[队伍建设]
(74) 指导学生会心理部和心理协会开展工作。[队伍建设]
(75) 举办开心使者工作论坛。[队伍建设]
四、注重心理服务,提高咨询干预质量
16.完善四级预防干预机制,加强学校与医院、中心与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协同合作和积极对接,为学生提供优质转介诊疗服务,提升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危机处置能力,健全专业化、全程化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
(76) 开展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研判与指导。[危机管理]
(77) 落实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值班制。[危机管理]
(78) 实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周例会制度。[危机管理]
(79) 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流程。[危机管理]
(80) 开展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心理关注对象情况走访与工作研讨。[危机管理]
(81) 加强中心与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协同合作和对接。[危机管理]
(82) 健全专业化、全程化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危机管理]
(83) 开展心理危机研判与干预系列培训。[队伍建设]
(84) 健全与共建医院绿色通道建设,巩固共建联盟,加强医校合作。[危机管理]
(85) 上报教育部《在校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统计表》
(86) 开展“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研究基地”实践工作模式研究。[科研工作]
17.优化心理普查、访谈与排查效度,继续开展辅导员心理访谈等工作技能培训,积极发现,有效预防,指导学生进行自助、他助和互助,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87) 制定2021级学生心理普查组织实施、具体分工与工作流程方案,筹备心理普查具体工作。[危机管理]
(88) 制定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心理访谈培训方案,开展各单位访谈技能培训。[危机管理]
(89) 落实心理访谈工作安排。[危机管理]
(90) 组织开展心理访谈资料整理,访谈反馈、统计汇总工作。[危机管理]
(91) 开展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危机管理]
(92) 开展学生心理状况月报工作。[危机管理]
(93) 编印心理危机简报。[危机管理]
(94) 开展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危机的支持与干预工作。[危机管理]
(95) 落实学校疫情管理相关工作。[危机管理]
18.完善校区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基地环境建设,优化咨询流程,规范咨询档案,不断提升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水平。
(96) 开展各校区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基地维护工作。[基地建设]
(97) 开展心理咨询助理培训,完善心理咨询助理工作指南。[队伍建设]
(98) 完善心理咨询预约流程,做好预约信息处理、来访接待、回访反馈等工作。[基地建设]
(99) 完善咨询档案规范化管理。[基地建设]
19.充分挖掘和整合学院工作资源,形成多点支撑、多方参与、多维共建的心理服务体系。重点指导与支持一批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建设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100) 指导推进学院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制度建设]
(101) 开展学院心理辅导室工作指导、考核,落实经费支持。[基地建设]
20.建立并完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与档案管理等信息化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能。
(102)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更新完善心理咨询预约系统。[基地建设]
(103)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完善心理咨询档案信息化建设。[基地建设]
(104)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建立“九位一体”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新模式。[危机管理]
(105) 中心网站信息维护与建设。[网络宣教]
21.建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好中心网站和“JLU吉大心声(天天心理)”微信平台,出版“天天心理”电台文集《耳听青春》。
(106) 开展“JLU吉大心声(天天心理)”建设实施工作。[网络宣教]
(107) 开展《耳听青春—天天心理伴你成长》读本整理、编辑与出版。[网络宣教]
其他
(108) 制订学期、学年工作要点。
(109) 开展学期、学年工作总结。
(110) 编辑印制《2021年吉林大学学生心理纪事》。
(111) 开展党支部工作。
(112) 做好人事工作。
(113) 做好财务工作。
(114) 开展工会、妇委会、安全保卫、档案管理等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