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成长“心”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长“心”力量 > 正文

我与心理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7-11-20    作者:欧阳傲奇     来源: 地科     点击:

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父母都是考古工作者。由于他们的工作繁忙,在我出生百天后他们便离开北京远赴西北进行西夏王陵的挖掘,一走就是七年,而我则由外公外婆照看。尽管父母会借用出差的机会带着礼物来北京探望我,但我心里一直觉得自己就像个没爹没妈的孤儿。尽管外公外婆在生活上把我照顾得很周到,但在情感上,他们更加偏爱舅舅家的表弟,对我有所忽略。由于在孩童时代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感依恋,在记忆深处缺乏被大人疼爱的体验,我比同龄的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孤独和恐惧。也因此常常感到自卑和害羞,我不自主的远离邻居家的小朋友们,沉浸在一个人的幻想世界里。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内心却又多么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接纳以及被人喜爱。所以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显得少年老成,行为上得体懂事,我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来获得价值感。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我是品学兼优的乖孩子,但是在内心,我始终缺乏力量和勇气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感受。我因此很早就有了自我意识,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发展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假我。内心虽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怀,但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在大多数情境下,那些真实的情感都无法顺利流淌出来。在这个自我状态中,我非常不喜欢自己,经常严厉的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责备。

小学一年级,我回到了宁夏父母的身边,在记忆中,虽然在行为上我言听计从,在情感上的我却和他们很疏远,我继续努力维持一个好孩子的形象,认为恐怕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被父母抛弃。童年时代,我的自我感很弱,每当要进行自我表达的时候异常害羞,但我喜欢听别人讲他们的故事,也喜欢捉摸周围人的心思。所以从小学开始,我就成了同伴间的忠实听众。

直到高中,小伙伴们都特别喜欢找我倾诉,不论他们遇到的是感情困扰还是学业压力。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刘海骅,我觉得你以后应该去学心理学,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心理治疗师”,尽管我当时不真正了解心理治疗的含义,但这听起来着实让人向往,因为我真切体验到了作一名助人者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快乐感。于是我对自己说,“嘿,心理治疗师,这就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我感谢高中班主任对我的用心指引,因此,在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尽管父母非常期待我选报北大的考古学专业,这样能够子承父业,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大的心理学系,在人生重大选择的岔路口,我决定不再顺从父母的旨意。在今天来看,当时坚决不选考古学,除了对心理治疗充满着期待和梦想,还有一层原因也许是对他们因工作而丢下我,让我始终心存怨恨,记得小时候我从来都不会去看父母书架上有关历史和考古学的书籍,似乎我把历史和考古学当作了掠夺走父母慈爱的情敌。

在大学期间,我依然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时常觉知到情感被某种东西捆绑,在人际交往上觉得自己一点儿都放不开,言行举止间总是担心别人对我的评价。在学业上,因为不满意培养计划的缘故,我一度对心理学有些失望,对未来的自我发展感到异常迷茫。因此大学时代的我,总在不同的课外社团间奔来跑去,学吉他,加入学生合唱团,流行音乐学社,戏剧社,应聘电视台、广播台主持人……但我又始终无法在任何一个团队里体验到安全踏实的归属感。

而且扮演的角色越多,肩负的责任也就越多,因此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因为我总会把做事情看成是证明自己的手段,一切都像是完成任务,而不是享受生活。但今天从积极的视角看起来,这些社团经历让我体验到了更加宽广的校园生活,让我能更好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形形色色的困扰和困惑。直到大四上学期,有一天系里负责继续教育的老师给我机会讲北大心理学成人自考的课程,因为期待着把课程讲好,我重新回归专业学习,记得我讲的第一门课是《变态心理学》,为了备课我花时间看了大量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在深入的专业阅读中,我真正体验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我才意识到之前的大学生活过于肤浅和浮躁了。之后我依次讲了《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几门课程,我也开始越来越迷恋这个几平米大的讲台,因为在那里,我可以把它当作舞台展示真实的自我。毕业前夕,因为签证被拒,出国读书的梦想破灭了,北大保研错过时机,没能竞争到自己最喜欢的临床心理学专业,而学习了三年的人格心理学。

2004年硕士毕业,我的前任领导找到我,说想不想留在北大工作,为母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尽管专业不是那么对口,但命运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干,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设计心理健康与艺术表达教育活动,发挥特长和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开展心理咨询的助人活动,帮助那些曾经和我一样感到迷茫和孤独的孩子们。

我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心理治疗技术,同时还进行了长期的自我治疗体验,几年的过程中,我变得更加接纳自己,情感上体验到更多的自在感受,我和来访者一起成长,逐渐获得自信,敢于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拥有了做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也拥有了爱别人的容器与情怀,在真情的滋养中,

我遇到了自己的爱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越来越热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份事业,在这一切当中,我一次次的收获到了沉浸体验的幸福感受。直到今天,我始终认为选择心理学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作为一个高校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胜任,也很契合。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角色带给我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这份事业给我的生命带来的信心和希望。

2015年,我迎来了人生的第37个生日,我的父母渐渐老去,尤其是当父亲被诊断出癌症的那一刻,令我内心充满着恐惧,害怕就此失去和父母连接修通的机会。有一次和手术前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交谈,我说,“爸,你知道吗,其实我和你们俩是同行,父亲一脸茫然,我说,“你们是考古学家,而我是心灵考古学家;你在研究人类的历史,而我关注个人成长的历史;我希望像你和妈一样,严谨求实,守正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搜集支离破碎的个人史实资料,构建出学生真实完整的个人成长故事,挖掘出他们内心无尽的资源和宝藏。”

网址:http://psy.jlu.edu.c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中心校区鼎新楼C区2楼
预约电话:0431-85168034

  • JLU吉大心声JLU吉大心声
  • 家长关注家长关注
  • 心晴信箱心晴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