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心理这个词语有印象大概是在小学,那时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小时候一直好奇里面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从来没有同学进去,当时的我根本不理解心理这个词的含义,一度以为会去心理咨询室的同学都是精神有问题。到了初中,每个学期发的新书里都会有一本我们从来没用过的书--《心理健康教育》。此时的我开始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好奇的感觉,随着上了初中,我也了解到了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烦心事,不再像小学那样每天都是充满了笑容。我的一个幼儿园时的小伙伴也是我女生里的好朋友,很巧我俩初中被分到了一个班坐前后桌,这时我发现她不像小时候那样每天都很开心了,甚至她有的时候会用壁纸刀划自己的胳膊。在一次次聊天中得知她的父母关系变得非常不好,每天都在争吵,她觉得她每天过的很闷,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让她很暴躁。看着她胳膊上的一道道划痕我很心疼,总是劝她无论发生什么也不要自残,你有什么不开心可以跟我说 我愿意当你的垃圾桶,然后我每天就会找一些笑话给她讲,买好吃的也会给她尝一尝。随后她养了只猫,从那以后她就不再自残了,她慢慢变得有耐心了。我想也许正是这只小猫填补了她父母争吵给她带来的心理空缺让她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柔吧,也正是从我的朋友身上 ,我知道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上了高中我对心理问题有了更深的接触,隔壁班的数学老师得了抑郁症,在治疗抗争了几个月后还是选择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惋惜和惊讶之余,我也开始关注了另一个词“抑郁症”,我了解到抑郁症患者他们所面对的艰难处境,便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他们究竟是想不开,还是真的想开了。”此时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可以上升到生命安全的,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的愤怒都会让我害怕自己会不会也变成那样,我也在好奇自己是否心理有问题呢。不过吃点好吃的看几部自己喜欢的喜剧电影,坏心情就没了。。所以我可能是多虑了。不过从了解这些事以后我格外注意自己的情绪,用高中班主任的话讲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解压能力强,学习特别累的时候我就会放下笔看看笑话,相声,喜剧。也会刷刷微博看看段子看看一些治愈的故事。这些都会使我从压力中解脱出来。虽然很多时候我会放松过头,不过我认为这些解压方式对我来讲还是不能缺少的。现在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压力,长辈面对很对工作上升迁和给子女上学的压力,孩子们面临着升学和学习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压,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我们的心理疾病,所以适当的调节是必须的。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视心理这个词,不要认为它是个空洞,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不要再让心理咨询室变成摆设,不要再让《心理健康教育》变成没人翻读的废书,不要等到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时才开始开导才开始解压。
这就是我与心理的故事,最后希望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