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自真人真事,文中所用人称均为化名)
这是李檬今晚第九次透过眼镜的边隙把目光投向教室的左前方。
那里坐着一个保持着挺直腰背的男孩。
他叫张宽。
握着笔,耳朵上挂着三角耳机,低头在卷子上有条不紊地演算。
李檬的喜欢不出奇,像很多青春故事的脚本一样,张宽有所有青春故事里男主角的影子,成绩优异,家教良好,举止从容,矜贵得体,可以写出接近满分的理综卷子。
李檬把喜欢藏得很深,那是不能释怀的秘密。只会在很好的朋友面前才会被肆意提起。
大多是因为张宽身上有那种自己羡慕不来的才能吧。
重压之下的单调生活,滋生愈加强烈的喜欢。
李檬向往的,渴望的,自由愉悦的自在生活。
而张宽,就是那种生活的坐标。
张宽喜欢霉霉。
张宽写卷子的速度很快。
张宽想要去那所以兼容并包著称,大师云集的大学。
张宽喜欢和食堂超市的某一种绿豆沙,喜欢在写理科卷子时听歌,喜欢……
李檬知道,张宽有很大的梦想。
张宽在自我介绍时候说,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是我会拍照。
张宽会拍照,李檬是知道的。
高二时,她在学校的电影创作大赛上看到的他,初执镜就有的从容和大家风范的剪辑,吸引人眼球的创作,李檬记住了张宽的名字。这个很多次在公告栏红榜上的名字,从前都是出现在同学的嘴里,或者黑字上的二维印象,有了那部自制电影的契机,一下子变成了立体的,三维的,真实地扣动在心脏上的。
张宽喜欢电影。
张宽喜欢克里斯托弗诺兰。
张宽梦想着让自己的电影登上小金人的舞台……
若是别人的梦想,它大得出奇,有被人质疑妄想的可能。李檬看来,张宽不会被质疑,张宽有与他梦想相匹的实力根基。
李檬理科基础不好,分科时莽莽撞撞,为了一股不知道为了什么的小坚持义无反顾地在分科意向表上写下了科学类。
她常自嘲,那是年少时的勇气啊,因此在理科学习上面对更艰巨更难捱的抗争。
和张宽的对比之下,只有深深的自卑和力不从心的失望。
很多个下了晚自习的夜晚,和月光相伴回宿舍路上的,心里的不甘,难以排遣的心事。
错误的选择,错误的定位,错误的开始。
成绩出来是意想之外又意料之中的惨痛。
一切早就有了征兆,从耳朵里听到张宽两个字就立刻绷紧的神经,从一种种不合时宜的在意开始。
不间断的,不能安心的自习时间,不能专心的习题钻研……
李檬就知道自己绷不住了,最宝贵最争分夺秒的时刻,她放在了不知去路的喜欢上,放在了不见可能的情感压抑上。
分数出来时候有种难以言述的放空感,她表现得过于镇定,镇定得让父母过于惶恐。
她知道,她为那时不成熟的心态付出了代价,不理智的不成熟心理并不能指向正确的未来。
“最动人时光,却未必有地老天荒,你未忘,我未忘。”
最动人时光,却未必有相知相爱,你不知,我释然。
把喜欢留给记忆里温柔敏感的十六岁的小女孩,把成长和担当背负在长大后的你我身上。
希望这个世界喜欢渺小又充满努力勇气的自己。
张宽去了心仪的大学,梦想的第一步,李檬还是可以从高中朋友圈里看到他的动态,依然闪耀,即使在人才济济的top2高校也在初始就崭露头角。李檬去向不一样的方向,有自己新的生活,新的期待,新的可能。
故事的最后,王子和公主没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者说,从来也不曾出现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生活不是童话,有些物事终将走向淡忘的记忆暗区,拾得释然和自我成长的良方。
李檬想起了张宽少年时代拍的电影,一个关于幻境的故事。男主人公渴望得到同样深信自己遭遇的女主人公的帮助,和她一起迫切摆脱幻境。最后却发觉,困在幻境里的,从来只有自己。
也只有自己是自救的根源。
故事从一开始就有了映像,李檬走向最近的窗户,看见了镜像里的自己。
这是李檬自己的故事,无关张宽,也可能是他,他,他,或者他。
她看向镜子里自己的脸庞,依然年轻,微笑起来向上的弧度很好看。她朝十六岁时的自己微微招手,对那个敏感又笨拙的时光节点,对那个脆弱又带着羞赧的女孩,轻轻说再见。
我们跨越时光与那时的自己相遇,多么像一个温柔的隐喻,美好得让人想拥抱那时的自己。
那时的月亮不会知道。
那些躲在云朵里的,悄悄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