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从出生后,就开始不断的成长,身体一点点的长高,心理一点点的成熟,身体上的成长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循序渐进的,而心灵上的成长只是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或许只是一瞬间的变化,那一瞬间之后,我们发现过去的我们的心理是多么的幼稚;那一瞬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心理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印象中最深刻的与心理的故事其实是一次内心的成长,是一部小说对我的影响,是J.R.R.托尔金笔下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这部奇幻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故事发生在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middangeard),故事的开始始于一个安宁祥和的村庄,一名热爱安逸生活的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他毫无野心,安得自乐地生活在他的洞中,直到随着灰袍巫师甘道夫和十三个矮人族的到来。十三个矮人将比尔博硬拽入冒险远征的队伍,他们计划突袭巨龙史矛革所占据的洞窟,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无论是从小说的名字还是上面的简介毫无疑问的可以看出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可给与我最深触动的却是十三名矮人的首领,山下之王,索林·橡木盾。
随着托尔金的叙述,我们看到了矮人一族的兴衰,矮人们曾经强大富足的时光,阿肯宝钻的发现与荣耀;索林是个居安思危的继承者,当恶龙史矛革贪图矮人的财富来袭时,生灵涂炭,带来希望的精灵大军在山头不带怜悯的注视后转身离去,浇灭了与矮人最后的友情之火……从此,矮人背井离乡,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有人诅咒着度过,有人发掘着未来,有人捧着要恢复祖上的心,卧薪尝胆。索林带领着分散开的矮人的其中一小队励志收复孤山,夺回家园。他们一行人从中土世界的西北走到东南,从比尔博·巴金斯树底洞出发经过埃利亚多的荒原到达瑞文戴尔,继而进入迷雾山脉的哥布林洞穴,比尔博寻获至尊魔戒 出洞继续前进与阿左哥遭遇,一行人逃入迷雾山脉鹰巢,下山后首先逃入了换皮人比翁的农场,随后前往幽暗密林,此时随着灰袍巫师甘道夫离开,他们前进的脚步更加艰难,密林路上遭遇蜘蛛和密林精灵,矮人小队被擒往精灵王瑟兰迪尔的宫殿,瑟兰迪尔就是之前在矮人家园找到侵袭时没有施以援手的那位精灵王,矮人小队随后沿密林河逃往长湖镇,继而前往孤山,最终的战场。
索林·橡木盾作为一个坐拥无尽宝藏的皇族子嗣当恶龙来袭亲眼目睹子民的覆灭,王国的燃烧,且无人施与援助。他侥幸逃过一劫,他无计可施。失去王国以后与残存的族人流浪在荒原,他放下矮人贵族的傲气与尊严过上了艰辛的流浪生活,(原著里有提过他为了改善族人生活打过铁)几经周折慢慢与族人扎稳了新根。在阿萨努比萨战争里,他因盾牌破裂而随手拿起一块橡木来抵御,并发誓从今以后不到王国复兴势不取下。那个曾经荣耀富饶的矮人族系如今一瞬间倒塌,再度重返孤山的他绝不仅仅是为了夺回失落的宝藏,那里积攒了太多烈火浓烟,太多不幸与愤恨。他性格多变,他自私贪财,他龙病缠身。失而复得的一切使他迷失了双目,他失去了国王的允诺失去了理智。他的确不是那样伟大的纯粹,但一个真正目睹过烈焰的人是绝对不会将失而复得的一切再次置于危险之中的。他穿戴者祖父的遗物,那诺大的皮草似乎吞噬着他,他踱步来到宏伟的画廊,凝结后的黄金却将此映的死气沉沉,耳旁回响的是同伴的质疑“你戴着金冠冠冕堂皇的坐在这宏伟的殿堂,却显得比以往都要渺小。”电影里的这段内心刻画的尤其好,“I'm not my grandfather!”终于他丢下了那沉重的金冠回到高墙,决心带着其余11个矮人加入战场,当金钟敲碎筑起的高墙,他冲在队伍的领头,为数不多的勇者们举着利剑高呼“for the king!”这一刻无需再多解释。
这位矮人王直到战死也未曾有过正式加冕,但人人都知道,在那孤山脚下,长眠着一位无比伟大的矮人国王。
那个时候我忽然明白,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索林敢于担当,有勇有谋,有领导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可他同时也有人性弱的一面,容易受诱惑,不相信他人,自私,可就像是一条评论中说的,如果索林真的自私,他就不会把自己的贴身护甲给巴金斯,而自己死在半兽人的手下,死在自己心心念念的孤山。
我忽然觉得,人性的魅力,可能恰恰来自人性自身的矛盾。大多数时候人性可能不是那么讨喜,然而当黑暗来临时候却往往是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世界。我们追求的并非是某一方面的完美,而是整个人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