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整个世界分为自己的(对自己有用的)世界和别人的(对自己没有用的)世界。而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整个世界则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而我们的心理,又应该怎样划分呢?
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提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
而我与心理的故事,曾与那个理性的骑象人有关。
那是高中心理课上,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读到了这里,有人会说:‘这个小孩很聪明,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网’。但是,你想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我想说的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老师接着又说:“其实现在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同学只有在所谓的主科上才认真听讲,对于学校开的心理、音乐、美术等,则不屑一顾。但其实,主科只是你学习的一部分,而那些科目,却能触碰到你的内心,帮助你获得另一种体验。”
的确,在繁忙的高中生活,大家的音乐课、美术课、心理课等等,最后,无一例外的都会变成自觉的自习课,过分的注重成绩,会让我们忽视内心。
高中出现过很多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得了抑郁症,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心理。
课堂的最后,老师分享两个小故事,作为高中的告诫: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 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嗯,心理健康很重要;人也要有自己的目标;还要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