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在我看来,再没有比它神奇的东西了。它只由你自己掌控,任何人任何事都休想直接操控它,周遭的一切都只能间接地影响它,只有你是直接造梦者。现实再狼狈,再血迹斑斑,只要回到心理这个层面,只要你想,这里,永是鲜花遍野。换句话说,心理变幻莫测,它受现实影响但却由你一手掌控,今天是阴郁压抑,明天就是柳暗花明。但是发生的永不会泯灭,那些悲伤绝望与欢欣或许会转变,但是它们对你心理的影响会是潜移默化而又持久深远的。并且我认为心理上遭受的一切其所造成的影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下面我想以我个人作为例子说一说我的观点。
小学时,我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理对我的巨大影响。我本身就是个感情比较丰沛的人,很容易就会伤春悲秋,触景生情。我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尤其是各类文字作品和所处环境。先说说文字影响吧,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书,种类也杂。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叫做《藏獒》,他的写作风格很有草原原始的味道,以作者的视角讲述了草原上这样一个神秘的物种和它们逐渐消亡的故事,具体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至今仍能记得那种彻骨的悲哀,那种缓慢的,并不剧烈的,静静的,只能默默难受的感觉。那个时候我看着家里窗户上的铁栏杆都不住地揪心,凭空生出了一种被囚禁的感觉,有时候还会看着看着就哭了出来,止不住的哭,看着外面的蓝天觉得离自己好远,只能一篇篇的写东西,并不能叫做日记,只是有感而发,一写就是密密麻麻地好多篇。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就在突然的某一天,那种感觉变淡了,一切恢复正常。
但是那种儿时对洪荒的原始的模糊感触从未消失,它深埋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不断塑造着我的人格,逐渐内化为我性格与心理的一部分。
初中时,我和父母的矛盾愈加激化,在青春期的荷尔蒙作用下,我变得更容易受影响。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个极度消极灰暗的影视片段,越看状态越不对,越看越暴躁压抑,看完后就怔在那里久久不能动。这个时候我母亲正巧给我打了电话,我接起来后越说越暴躁没几句话我们就吵了起来,那边便挂了电话。一撂下电话,我就开始暴怒,摔东西,砸桌子,情绪失控。然后我就开始觉得人生灰暗,绝望的情绪蔓延,我突然想到了自杀,我走到窗边,把纱窗拉起来,坐在窗台上把头伸出去往下看。那个时候其实我也从没想过要付诸实践,只是那种念头在盘旋,我不停幻想我结束生命之后的情景。那是唯一的一段我想过轻生问题的时期,在那之后,生活再不如意,我也再没有想过这种事情。
那段时期早已经过去,只是好像从那以后,我变得十分易怒,情绪极不稳定,随着长大这种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制,生气的时候特别暴躁,想摔砸东西,也越来越不能控制。初中的经历给我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改变,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高中时,学习压力大,使得平常的我情绪波动异常的大,一种失落挫败的感觉笼罩了我的生活。高二那年,我的成绩突然有了一个大进步,一次成了我们班的第一全校第二,那之后,我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对了,开始患得患失,害怕失败。经常如果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没有做出来,我可能就会一直死抠,甚至持续几个小时。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这时候我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厌恶,我会不停的骂自己是废物,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然后开始流眼泪,一直哭。这种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多,我开始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自我调节。再之后,虽然在高三,我的成绩保持的也算不错,心态也在变好,优秀成了一种习惯。
总觉得是长大了的缘故,从前的那种不经意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发生,再想起时,并不是从前那种仍心悸的感觉,而是时过境迁的轻松,甚至有一种成长后看从前自己啼笑皆非的不理解的感觉。随着逐渐长大,总觉得世界在愈加清晰,感官也从迟钝到敏感,承受转化各种突发心理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消化,而是主动地转化解决。这也让我越发觉得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多么重要,我是从高中才开始接受自我心理调节的概念的,如果在小学时我就能接受这一概念,那么是不是可以改变很多包括现在我深恶痛绝的暴躁易怒呢?不得而知了。
站在今天,回看我与心理的故事,对从前的种种心路历程做一个小结,觉得收获良多。通过几个阶段的对比,我认为心理的变化有太多变量,但个人仍占绝对主导,外界的负面因素经过个人的主观净化,其是可以在心理的湖面激起一丝涟漪而再次恢复平静的。至于是恢复平静还是引发地震湖水污浊永难濯清,这就要靠对个人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知识普及了。
以个人经历做文,观点认识或许幼稚浅薄有待商榷,只是将所感付诸笔下,希望自己能反思总结过去,展望规划未来,略有所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