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笑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笑更难的事
“掌声在欢呼声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笑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这是小丑真实的写照,他们的宿命被确定为一生微笑,让人们欢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能流泪,需要一直微笑,这是职业的规定,也是世俗的一致认知,对于大众而言,似乎小丑可以一直微笑,一直快乐。他们的世界,似乎没有痛苦,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查理·卓别林,世所周知的幽默大师,喜剧之王。他塑造的头戴大礼帽,脚蹬大皮鞋,手拿细手杖,留着鼻下的一撮小胡子,着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迈着企鹅步的绅士流浪汉的形象,逗笑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一系列的喜剧作品成为了永远的经典,是大萧条时期人们快乐的源泉。电影中的他似乎永远充满活力,充满幽默感。这样的一个人身上,我们似乎不会把他和抑郁,沮丧,绝望等词语联系起来,“这些词可是用来形容抑郁症的呀”对呀,这些词通常是大众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普遍认为,可是谁又确信,这样一个幽默大师,他没有抑郁症呢?卓别林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小丑,给很多人带来欢乐,却逗不笑自己。”是因为习惯了表现出幽默,所以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是因为觉得自己需要笑,所以不允许自己留一点悲伤的余地;是因为我们大都认为,喜剧演员就得快乐,就得微笑。
“好莱坞喜剧天王”金凯瑞也是一名长期抑郁症患者,有人会很疑惑“一个抑郁症患者,自己不快乐,如何给别人快乐?”金凯瑞回答“这种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那到底是怎样的绝望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坏情绪和自己不能控制的焦灼,或者是每次服药压抑后却又重新出现的情绪反潮。
可他们都是喜剧演员呀,他们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在临床心理学中有一种抑郁症,被称作微笑抑郁症即“Smiling Depression”。心理学家Rita Labeaune把它的症状描述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心却在承受抑郁症状”。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很多抑郁症患者往往不被家人和同学所察觉,因为他们似乎阳光,乐观,根本没有表现出抑郁的症状,从而往往导致了患者自杀后家人的震惊。由于我们对于抑郁症的惯常看法,他们应该是悲观的,阴郁的,他们情绪非常低落,他们不会微笑。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他表现的不过只是他想让我们看到的,却并非是他们真正的状态。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的保护色”微笑抑郁症多发于一些上班族以及服务类人群,他们可能出于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环境抑或为了自保,随时随地保持微笑,乐观的那一面,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委屈,不满,直至崩溃,爆发。带上微笑面具,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能发现自己的病情。其实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悲伤时努力挤出微笑,只会越来越疲惫与心累。就像不会说话的哑巴,悲伤来袭,默默承受,无处可逃,不愿甚至无处倾诉。
表现出幽默,内里却是情绪的汪洋大海。没有比笑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笑更难的事。所以本来单纯明媚的幽默,渐渐枯萎,失去颜色。
这样的一个群体就像那只孤独的叫做Alice的鲸鱼,在其他鲸鱼的眼中,她就是个哑巴。她的倾诉,对所有同类可见却无人能见。因为52HZ和25HZ的区别,她似乎成了一个会说话的哑巴。因为她与众不同的频率,她的欢乐与悲伤没有同伴来分享与交流。在每个月圆的夜晚,轻柔的光撒下,整片海面一片温柔,可没有鲸鱼会在意她的声声细语,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孤单,还是无处可逃的失落。她的声音,就像投入大海的石子,激起波纹,却最终了无音讯。
请理所当然的悲伤
随着年龄增长,总会有大人告诉我们,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学着克制自己的情绪了。我们自己也认为,因为自己的情绪给别人带来困扰是很抱歉的行为。但是,通常意义上的情绪管理并非是克制自己的悲伤和愤怒,而是化解,接受。一昧地克制只是一种不接受的表现。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挤出微笑,当我们真实的悲伤一次次被压抑,我们也慢慢地成了Alice,在人海中游走,路过千千万万的人,却最孤独。
如果你是类似的人,请让悲伤流露出来,只有不克制它,才可以去面对它,解决它。或是找个知心的朋友倾诉,真正的朋友不会拒绝,他会很高兴帮你化解你的悲伤;或是做运动,类似于跑步,游泳,有氧健身等,随着汗液的流出排出你内心的烦躁、抑郁。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然后挤出微笑,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请试着让他明白,你会在他身边,你可以做他的树洞,你可以分担他的情绪;请试着告诉他,他有悲伤的权利,你不会介意他的坏情绪,因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用微笑伪装悲伤会让你的朋友、家人都感到心疼,所以,请理所当然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