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心理字[2015]005号
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
季节性情绪失调是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或情绪失调。一方面,季节交替和气候环境变化会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体情绪易波动。另一方面,季节交替期多是学生面临环境转换和发展目标转变的时期,比如,春季、秋季等时节,学生面临毕业、择业等直接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心理波动。因此,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学生因心理困扰而引发的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和危机事件,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积极做好全年工作基础上,重点关注季节交替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具体要求如下:
一、有效发挥协作联动机制保障工作高效运行
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与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各校区学生办公室、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信息畅通,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及时有效做好各项工作。
建立工作联系服务制度。由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各校区学生办公室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确定专人,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到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服务,重点排查研判突出问题,确定具体工作方案,保证适时动态互动。具体联络人见附件1。
二、营造有助学生心理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下,继续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灵沟通主题班会”、“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要以“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立项活动为依托,以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宿舍联络员、心理社团等学生骨干队伍为抓手,带动全校同学开展积极向上、实用性强、主题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成长,主动营造心理关爱氛围。针对毕业生和新生群体,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和入学心理准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优化择业和发展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学生季节性心理危机排查预防工作
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和预防工作,及早发现和识别学生中的高危人群,对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全体辅导员和研究生秘书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标准,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摸排谈话,做到谈话耐心、细致,记录全面、详实。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特别注重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危机排查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正向心理引导。
除常态化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外,各单位要重点关注学生季节性心理健康状况,于每年3月30日—4月15日及10月26日—11月16日等重要时段组织开展心理危机排查。排查范围为全体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排查标准依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排查标准(见附件2),各单位负责人填写《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反馈表》(见附件3)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排查汇总表》(见附件4),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以密封函件形式于4月25日和11月25日前交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电子版发至邮箱baizq@jlu.edu.cn。请各单位负责人在全面、细致的了解、搜集、整理情况后,认真填写,确保报送信息的准确、完整和规范。
四、落实个性化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下分别建档、分级干预,制定个性化危机干预方案,做到工作没有漏洞,干预及时,记录规范。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的学生,要安排本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约谈辅导,疏导和缓解学生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并做好记录;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和研究生秘书应立即上报并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谈心交流和人性化疏导。要安排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卫生委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进行重点关注,并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情感等多方面给予真诚的关怀和支持,建立“一对一”个性化联系帮扶制度(一名学生骨干关爱一名学生),督促学生定期到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基地进行心理辅导;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的学生,或超出本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自身能力范围的学生,由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取得家长授权同意后及时转介专业心理医疗机构。
学生季节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排查工作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抓早、抓小、抓细、抓全、抓实,各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指导学生开展心理文化活动,组织细致、有针对性的危机排查,让我校学生普遍享有层次化专业化的心理指导服务。
学生工作部
研究生工作部
北区学生办公室
东区学生办公室
西区学生办公室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日